您目前的位置 : 首页 >> 胬肉是什么 >> 正文

冬至作为节日已有2500年历史【女白领家暴老公】

日期:2016-1-13(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)

冬至作为节日已有2500年历史

冬至,又称“南至”、“冬节”、“长至节”、“亚岁”,也有的称“消寒节”等,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,也是一个传统节日,至今许多地方仍有过冬至节的习俗,有些地方甚至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。

  中國是世界各國中最早進入成熟的農耕社會,而且傳統農業生產方式、生產技術最完備的國度,也是發明紀年歷法和農時節令最早、最完備的國度。

  我们的祖先根据日月星辰天象和气候冷暖变化,在世界上最早总结出一年四季、二十四节气和春节、清明、端午、中秋等一整套农时节令、岁时节日。古往今来,人们就是根据这些节令、节日进行生产,春种、夏锄、秋收、冬藏,根据这些节令、节日过年过节,改善生活,祭祀娱乐,休养生息。

   冬至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節令之一

  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中,最重要的、標志一年四季各個季節起始和過半時節的節令、節日為“四時八正”,也就是立春、春分、立夏、夏至、立秋、秋分、立冬、冬至。而在這“四時八正”當中,既是節氣又被廣大群眾作為節日來過的,只有冬夏兩季的冬至和夏至兩個節令。

 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,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这个节气,时间在公历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后。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:阴极之至,阳气始生,日南至,日短之至,日影长之至,故曰“冬至”。

  在中國所處的北半球,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,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,白天時間最短,晚上時間最長。過了這天,太陽光線才逐漸由南回歸線向北移,白天一天天變長。冬至也是冬季中最寒冷時段的一個標志,也就是人們常說的“進九”,我國民間歷來有“冷在三九,熱在三伏”的說法。冬至這天太陽照在南回歸線上,北半球白天最短,晚上最長,所以冬至又稱日南至或“南至”。然后逐漸由南回歸線北移,北半球的白天一天比一天長起來,南半球正好相反。《左傳·僖公五年》:“春王正月辛亥朔,日南至。”冬至之后,白日漸長。唐代孔穎達《正義》疏《易經》“后不省方”句曰:冬至一陽生,是陽動用而陰復于靜也。古人認為冬至適逢陰陽交替時刻,是陰(夜)氣盛極轉衰,陽(日)氣剛要萌生,是冬去春來的前兆,具有繼往開來的意義。因此,古人非常重視冬至這個節氣。

  冬至陽生。八卦中,冬至對應復卦,從卦象來看,六爻之中,上面五個是陰爻,下面是一個陽爻,這代表一點陽氣開始生出來了,這是我們陽氣的根本,是真陽之氣。在古人看來,冬至這天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天,是陽盛陰衰的開始。在這一天,盛到極點的陰氣開始衰退,一點陽氣冉冉萌生,是陰陽轉換的時刻。

   冬至作为一个节日,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

  据记载,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,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。《汉书》有云:“冬至阳气起,君道长,故贺……”也就是说,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。古人认为自冬至起,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,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,是大吉之日。因此,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、家庭聚餐等习俗,也往往出现在冬至。冬至又被称为“小年”,一是说明年关将近,余日不多;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。

 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,盛于唐宋,相沿至今。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,因此,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,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。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,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。因此,也可以说专门过“冬至节”是自汉代以后才有,盛于唐宋,相沿至今。

  汉代以冬至为“冬节”,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“贺冬”,官方例行放假,官场流行互贺的“拜冬”礼俗。《后汉书》中有这样的记载:“冬至前后,君子安身静体,百官绝事,不听政,择吉辰而后省事。”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,军队待命,边塞闭关,商旅停业,亲朋各以美食相赠,相互拜访,欢乐地过一个“安身静体”的节日。魏晋六朝时,冬至称为“亚岁”,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;宋朝以后,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。

  唐、宋时期,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,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,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。

  明、清两代,皇帝均有祭天大典,谓之“冬至郊天”。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,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,就像元旦一样。

   在我国许多地方的民间有“冬至大如年”之说

  按农耕习俗,冬至这个具有节气和节日双重内涵的日子,也是人们庆祝丰收、进入农闲,开始准备过大年的标志。所以古往今来民间对冬至十分重视。我们的先人认为,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,是上天赐予的福气。

  因为冬至也称为“冬节”,所以民间习俗认为不必等到春节,吃过冬节的饺子、馄饨或汤圆就表示增加一岁。因此,有人打趣说,冬节不要吃汤圆就不会老一岁了。宋朝陆游《辛酉冬至》诗云:“家贫轻过节,身老怯增年。”也是把过冬至视为添年加岁的节日。

  为什么说“冬至大如年”?因为冬至这天,南方北方都在过节。北方吃饺子或者馄饨来应节,南方则吃汤圆。冬至日的前一天,又叫做“小至”,南方家家户户捣米做汤圆,以作为冬至日团圆围桌食用。过了冬至,就将迎接新年。所以就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,是说冬至的欢庆礼俗和春节差不多。宋朝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·卷十·冬至》记述:“十一月冬至。京师最重此节,虽至贫者,一年之间,积累假借,至此日更易新衣,备办饮酒,享祀先祖。官放关扑,庆贺往来,一如年节。”

  在京津冀鲁豫皖等地,对冬、夏两至的节令应时食品,还有“冬至饺子夏至面,谁家不吃谁难看”之说。

  古往今来,人们都重视在“冬至阳生”之日开始新一年的保健养生。因为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,阴极阳生,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,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,而发挥其滋补功效,也就是说,冬至前后是养生保健的关键时期。历代养生家都很重视在这个节气中的养生。冬至之日,要把这一棵阳气之苗保护好,精心调养,使这棵阳气之苗茁壮成长,经络通畅,阴阳顺利转化,在接下来的一年中,长成参天大树,结出健康长寿的硕果。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云:“天时人事日相催,冬至阳生春又来。刺绣五纹添弱线,吹葭六琯动浮灰。岸容待腊将舒柳,山意冲寒欲放梅。云物不殊乡国异,教儿且覆掌中杯。”

   挖掘和发挥传统节气的社会功能,有利于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

  冬至作为民族传统节日,能够被人们长期传承,并赋予鲜活的生命力,集中表现在活动主体借助此项节日活动达到的敬天地、怀祖先,庆丰收、重生养的目的和期盼来年诸事顺遂的愿望。考察冬至节的来源、发展和演变,可以看出它兼具多项功能。比如冬至习俗中所传达的对自然、社会、人生的认识与看法,对现在社会来说仍有重要的教育和启迪意义,依然值得后人深入地学习、研究、传承。比如说,冬至习俗中的去除人世间灾难、保佑人畜平安、五谷丰登等思想,也包括一些原始信仰观念、生产生活的经验、宇宙万物的认识,都有大量值得现代人借鉴和学习的成分。再者,可以播布德化。冬至节等民间节日,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作为民族精神的传承,就像遗传基因一样,从古至今一代一代传下来,可以把那些流传千古的优良品质注入后代的血液和生命,构成这个民族独特的精神内涵和特殊魅力。所以,节日成为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形式,无论是人间亲情的渲染,还是对晚辈后生言行品德的熏陶,传统节日都有所涉及,人们在欢度节日时那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,祈求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,充满希望、互相祝福、欢聚团圆的传统情怀,都会极大地增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,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、深刻而久远的。

友情链接:

麟凤一毛网 | 旗鼓村米线 | 巴甲积分榜 | 春笋的吃法 | 宠物小精灵动漫网 | 宏基键盘 | 包头房地产信息网